乐东靠山临海,陆地面积276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77.9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726.8平方公里,海岸线84.3公里。全县辖11个镇、173个村委会(其中少数民族村102个)、20个居委会(含国营农场改革后设置的5个居)、568个自然村(少数民族自然村439个)。户籍人口54.72万人,其中汉族33.53万人,黎族 20.60万人,苗族3112人,壮族1925人,其它873人。是海南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乐东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据县出土文物汉代银印“朱庐执”鉴证,早在二千多年前,黎族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大安镇、黄流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剪纸、花灯),千家镇的黎族棉纺织工艺、志仲镇的黎族麻纺织工艺作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和崖州民歌一起被列入我省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乐东县城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2019年被省住建厅命名为“省级园林县城”。
乐东山水海等自然资源丰富,有我国南方最大的盐场--莺歌海盐场,神奇独特的自然景观--毛公山,莺歌海油气田,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佳西岭自然保护区,昌化江、望楼河等内陆水系,以及已作为稀缺资源进行储备的龙沐湾、龙栖湾、龙腾湾三个优良海湾。自然条件优越,素有“天然温室”、“热作宝地”、“绿色宝库”等美称,是海南首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重要的南繁育制种基地、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和粮油、香蕉、蜜瓜、芒果、槟榔、橡胶、兰花生产基地,曾被评为“全国香蕉产业十强县”、“国家级香蕉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优质果品十强县”等。
乐东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有粤海铁路、西环高铁,中、西线高速公路在此交汇,225国道、毛九线、天新线穿境而过,靠近三亚港口、八所港口和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以及三亚红塘湾新机场,位于莺歌海镇的国电西南部电厂配套码头水工结构按照靠泊7万吨级散货船设计,目前有停泊5万吨级煤炭泊位。
近年来,乐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省第七次党代会和七届省委历次全会以及十三届县委历次全会等精神同时,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以及中发12号文件、国发34号文件作为长期的工作重点。结合乐东实际和发展优势,调整“多规合一”规划,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一巩双创”(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海南省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县城”)、11个镇墟城市化旅游化改造、打赢“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提高社会综合治理水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党的建设等方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正在积极打造“乡村旅游六大板块”,建设“百里滨海城市带”。
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44.35亿元,同比增长3.9%。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77.55亿元、18.05亿元和48.75亿元,同比增长4.3%、2.1%和3.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3.7:12.5:3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1亿元,同比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4亿元,同比增长6.1%。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6.98亿元,同比增长4.8%。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011元和14268元,同比增长8.6%和8.0%。全年接待游客146.06万人次,同比增长20.29%。
2020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72.43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比一季度回升3.8个百分点,增速排全省第2位。27个总投资500万元以上在建投资项目全部复工,复工率100%;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4亿元,同比增长53.9%,增速排名全省第2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0.9个百分点。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7亿元,同比增长1.4%,增幅排名全省第2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6个百分点。;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5.84亿元,同比增长21.3%,增幅排名全省第1位;全县旅游接待过夜人数41.92万人次,增速排名全省第3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