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定位和主要功能
项目定位:依托海南丰富的渔业资源、良好的水质环境和优越气候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水产南繁种业。
项目主要功能:打造硬件建设(包括实验室、科研设备、繁育场所、中试基地等),为科研单位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在水海产品育种基因芯片、种质种苗选育、病害防控、营养饲料等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转化;同时,利用海南建设自贸港的政策红利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快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市场化应用,真正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新模式。
二、规划选址和用地规模
项目拟选址在文昌市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内,用地规模为20~50亩。
三、投资规模与建设周期
项目总投资约2亿人民币元。建设周期2年。
四、主要目标和招商对象
主要目标:依托冯家湾苗种产业基础,充分利用自贸港政策和区位优势,引进对虾、石斑鱼、贝类等种苗繁育头部企业,打造高端苗种生产基地。
主要招商对象为:引进水产种苗保引选育繁推领域的优势企业,打造高端苗种生产基地。
五、优势分析
1.政策优势。海南将成为全球最大、最开放,并且是中国唯一的自由贸易港,将成为国际化的开放门户,目前海南已是国内外知名的水产苗种产业集群和种苗输出地,是我国名副其实的“水产种业硅谷”、水产种业的资源宝库,在国家水产育制种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1)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
全岛封关运作前,企业进口自用的生产设备,除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明确予免税、国家规定禁止进口的商品,以及“负面清单”所列设备外,免征关税。
(2)低税率政策。
对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
2.区位优势。海南地处中国的最南方,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的中心位置,是中国与东南亚的交接处,又靠近国际海运主航道,是海上“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海南得天独厚。李书民表示,作为“天然温室”,海南适宜开展水产品种选育,海南已形成多个品种的繁育生产能力,有希望建成中国有竞争力的,以南美白对虾、石斑鱼、金枪鱼等热带品种为重点的“种业硅谷”。
3.应用环境优势。文昌属于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常年平均气温23.9℃,非常适合育种育苗及水产品自然越冬。海水水质优良,会文近岸属Ⅰ类海水水质,盐度适中,钙镁离子丰富,适合养殖甲壳类水产及观赏鱼。养殖环境稳定,会文镇海岸线属南向海岸,台风等自然灾害少,水质稳定,是发展水产养殖和海洋牧场的良好场所。旅游资源丰富,周边有红树林、珊瑚礁、海藻床等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适合休闲渔业发展。文昌对虾苗种产量占全省的80%以上,占全国30%左右,曾获批“国家级对虾星火产业带”,被誉为海南“虾苗谷”。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冯家湾一带形成种苗、养殖、饲料生产、冷冻仓储、销售等完整的海水养殖产业链。
六、投资成效
本项目可带动相关行业技术进步,通过集群效应带动地方发展。产业既属知识(技术)密集型,又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实现产品批量生产后,不仅可以增加自身经济效益,还可以提高产业基地的集群效应,通过集群效应可拉动周围产业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解决社会劳动力就业等一些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
七、相关要求
1.投资主体要求。企业和其投资主体需应有完备的企业章程、财务管理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专业的经营团队;3年内未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环境污染事故等。
2.其他要求。项目建设还需符合我县总体规划及控规确定的规划用途。
八、项目规划与配套支持
1.产业规划。该项目产业符合打造集科技研究、学术会议交流、展示博览、产品孵化为一体的研发创新中心的产业规划。
2.周边和城市配套。产业园位于文昌市会文镇沙港崀地区,交通发达,陆运方面靠近环岛高铁文昌站、博鳌站及琼海站,毗邻海文高速、环岛旅游公路;海运方面邻近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清澜港及潭门国家级中心渔港;空运方面邻近博鳌机场及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两大空港。区位良好,属于海口经济圈优良发展腹地,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高端消费市场。如下图所示:
园区规划面积6428亩,划分7大功能区,即水产种业科研区、育种制种规划区、渔业生产示范区、海洋产品精深加工区、休闲体验区、综合管理区、生产生活配套服务区。如下图所示:
3.机制保障。成立了以市领导为组长的园区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每周统筹调度园区建设。组建工作专班,定期现场解决堵点问题,为入园企业提供全天候的保障服务。
七、项目联络方式
招商单位:文昌市招商与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98-63330891
招商单位: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
联系电话:0898-63461126
一、项目定位和主要功能
项目定位:依托海南丰富的渔业资源、良好的水质环境和优越气候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水产南繁种业。
项目主要功能:打造硬件建设(包括实验室、科研设备、繁育场所、中试基地等),为科研单位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在水海产品育种基因芯片、种质种苗选育、病害防控、营养饲料等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转化;同时,利用海南建设自贸港的政策红利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快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市场化应用,真正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新模式。
二、规划选址和用地规模
项目拟选址在文昌市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内,用地规模为20~50亩。
三、投资规模与建设周期
项目总投资约2亿人民币元。建设周期2年。
四、主要目标和招商对象
主要目标:依托冯家湾苗种产业基础,充分利用自贸港政策和区位优势,引进对虾、石斑鱼、贝类等种苗繁育头部企业,打造高端苗种生产基地。
主要招商对象为:引进水产种苗保引选育繁推领域的优势企业,打造高端苗种生产基地。
五、优势分析
1.政策优势。海南将成为全球最大、最开放,并且是中国唯一的自由贸易港,将成为国际化的开放门户,目前海南已是国内外知名的水产苗种产业集群和种苗输出地,是我国名副其实的“水产种业硅谷”、水产种业的资源宝库,在国家水产育制种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1)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
全岛封关运作前,企业进口自用的生产设备,除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明确予免税、国家规定禁止进口的商品,以及“负面清单”所列设备外,免征关税。
(2)低税率政策。
对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
2.区位优势。海南地处中国的最南方,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的中心位置,是中国与东南亚的交接处,又靠近国际海运主航道,是海上“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海南得天独厚。李书民表示,作为“天然温室”,海南适宜开展水产品种选育,海南已形成多个品种的繁育生产能力,有希望建成中国有竞争力的,以南美白对虾、石斑鱼、金枪鱼等热带品种为重点的“种业硅谷”。
3.应用环境优势。文昌属于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常年平均气温23.9℃,非常适合育种育苗及水产品自然越冬。海水水质优良,会文近岸属Ⅰ类海水水质,盐度适中,钙镁离子丰富,适合养殖甲壳类水产及观赏鱼。养殖环境稳定,会文镇海岸线属南向海岸,台风等自然灾害少,水质稳定,是发展水产养殖和海洋牧场的良好场所。旅游资源丰富,周边有红树林、珊瑚礁、海藻床等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适合休闲渔业发展。文昌对虾苗种产量占全省的80%以上,占全国30%左右,曾获批“国家级对虾星火产业带”,被誉为海南“虾苗谷”。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冯家湾一带形成种苗、养殖、饲料生产、冷冻仓储、销售等完整的海水养殖产业链。
六、投资成效
本项目可带动相关行业技术进步,通过集群效应带动地方发展。产业既属知识(技术)密集型,又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实现产品批量生产后,不仅可以增加自身经济效益,还可以提高产业基地的集群效应,通过集群效应可拉动周围产业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解决社会劳动力就业等一些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
七、相关要求
1.投资主体要求。企业和其投资主体需应有完备的企业章程、财务管理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专业的经营团队;3年内未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环境污染事故等。
2.其他要求。项目建设还需符合我县总体规划及控规确定的规划用途。
八、项目规划与配套支持
1.产业规划。该项目产业符合打造集科技研究、学术会议交流、展示博览、产品孵化为一体的研发创新中心的产业规划。
2.周边和城市配套。产业园位于文昌市会文镇沙港崀地区,交通发达,陆运方面靠近环岛高铁文昌站、博鳌站及琼海站,毗邻海文高速、环岛旅游公路;海运方面邻近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清澜港及潭门国家级中心渔港;空运方面邻近博鳌机场及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两大空港。区位良好,属于海口经济圈优良发展腹地,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高端消费市场。如下图所示:
园区规划面积6428亩,划分7大功能区,即水产种业科研区、育种制种规划区、渔业生产示范区、海洋产品精深加工区、休闲体验区、综合管理区、生产生活配套服务区。如下图所示:
3.机制保障。成立了以市领导为组长的园区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每周统筹调度园区建设。组建工作专班,定期现场解决堵点问题,为入园企业提供全天候的保障服务。
七、项目联络方式
招商单位:文昌市招商与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98-63330891
招商单位: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
联系电话:0898-634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