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装配式建筑轻质节能墙体材料产业园项目。
(二)项目定位:立足海南自贸港建设需要,打造辐射面向东南亚等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顶尖热带新型建筑产业集聚区。
(三)项目功能:年产50万立方装配式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产车间、原材料堆场、成品堆场、研发中心及办公楼。同时购置机械设备,建设道路及绿化等附属工程等内容。
(四)建设地点:临高县金牌港开发区。
(五)项目规模:项目规划占地约77亩。
(六)投资规模与建设周期:预估总投资金额23112万元人民币,建设周期1年。
(七)主要目标:
1.2022年确定项目实施主体,启动装配式建筑轻质墙体材料生产、研发设计、培训基地产业园项目建设,计划实施年限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1)可研和前期准备工作阶段。包括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项目评估和资金准备等,2个月完成。(2)规划图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2个月完成。(3)施工阶段。6个月完成。(4)设备购进。1个月完成。(5)验收阶段。1个月完成。项目运营第2年达产,园区建成以后将成为从设计、研发、制造、培训、安装、到住宅交付使用的住宅产业化体系。
2.后续年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可持续发展、丰富上下游产品线,促进产能释放、品质保障、满足未来国家对新型装配式建筑预制件的巨大需求。
(八)招商对象:引进国内外行业知名新型建筑企业投资,企业有成熟的管理模式和成熟的产品研发、销售管理经验。
(九)商业模式:按照“产业准入、市场化经营”,以市场主体投资为主,确定项目规划方案和发展目标,承担项目的开发建设、产品研发展示销售和运营服务等工作。
(十)投资成效预测: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正常年产值达23400万元,年净利润总额达6968万元,年利税为1230万元。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
(一)市场前景分析
近几十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面对我国现今土地出让费用的增加、劳动人工价格的不断上升、人们对节能环保要求意识的逐步提高,建筑行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提高核心竞争力,新的行业产业模式——预制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从国家发布的一系列建设等计划来看,未来几年装配式建筑预制构配件产品的用量将呈现平稳增长趋势。项目以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为主重点发展产品,是发展住宅产业化的基本产品,符合住宅产业化建设推广和技术改革投资方向。
(二)国家层面支持
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的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环保效能,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国家住建部多次出台政策,鼓励使用装配式建筑。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 中就指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改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行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随着政策驱动和市场内生动力的增强,装配式建筑相关产业发展迅速。目前,针对各地普遍反映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制约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突出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积极构建“1+3”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体系,引导生产企业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就构件和部品部件的常用尺寸进行协调统一,发挥标准化引领作用,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效率,进一步推动全产链协同发展。同时,以装配式建筑为载体,协同推进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三)海南层面支持
“十四五”时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黄金时期和重要窗口期,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落实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四五”相关规划、《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刚要》等重要文件要求,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了《海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0)》,用于指导建立门类齐全、布局科学、供需平衡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推动传统建筑业向技术先进的现代产业、节能减排的绿色产业转型升级。
(四)优势分析
1.政策优势。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为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政策红利。同时装配式建筑作为海南自贸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区位优势。临高金牌港开发区将作为海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集聚中心,实现“支撑产业+核心产业+配套产业”全覆盖,通过后续建设和发展,使金牌港开发区陈伟国内的装配式建筑产学研一体化中心和优势产能基地、国际上的中国新型建筑技术与产品输出的核心平台,以及全省最大的装配式制造产业园、最大的装配式建筑研发中心、最大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与产品服务交易中心。
3.地理优势。金牌港开发区位于临高县内,北面及东面环海,介于海口市和洋浦经济开发区之间,距离海口市65公里,洋浦经济开发区70公里,交通便利。地处海南省西部工业走廊,区内地势平坦,高差适中,海域水深湾阔无淤,适于建造超级泊位和深水泊位群,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深水良港。
(五)短板分析
金牌港开发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引入企业规模和数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相关配套不足。
三、项目规划与配套支持
(一)地块规划
如图1所示,金牌港开发区总体规划范围20.08 平方公里,将按照“一园、两港、三产、四区”的发展格局进行整体产业规划,一园即产业园,两港为东西两港,三产为三大主导产业(新型建筑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产业、粮油加工物流产业),四区为配套产业、商业生活、综合服务、科技研发等四个配套功能区,形成“港产城”融合发展态势。
图1 地块规划示意图
(二)周边建设和城市配套
如图2所示,园区毗邻琼州海峡,拥有良好的港口资源,距离海口新海港和洋浦港车程约60—70分钟。距离湛江流沙港仅26海里,距离北海港96海里,距离环岛高速金牌互通仅10分钟车程,园区内为双向四车道的金澜大道贯穿其中,交通条件良好。
政府将投资逾100亿元逐步完善园区内基础配套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包括但不限于新建市政道路及现有道路扩展工程、园区港口码头基础设施综合工程、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工程、园区垃圾转运站、产业园未来社区等项目均已加快推进。
图2 项目周边配套条件情况图
四、机制保障
政府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最终确定中交海洋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铁海南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联合体作为平台公司合作主体,与临高县国有企业共同出资成立平台公司——海南金发园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按照“扁平化”的“园区平台公司+核心产业头部企业产业园+配套产业服务投资主体”企业法人治理模式,平台公司负责园区开发建设、策划规划、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及园区招商运营等工作,通过完全市场化形式提供服务,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坚持“统一策划、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运营、统一安全”的发展理念,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和产业投资,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装配式建筑轻质节能墙体材料产业园项目。
(二)项目定位:立足海南自贸港建设需要,打造辐射面向东南亚等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顶尖热带新型建筑产业集聚区。
(三)项目功能:年产50万立方装配式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产车间、原材料堆场、成品堆场、研发中心及办公楼。同时购置机械设备,建设道路及绿化等附属工程等内容。
(四)建设地点:临高县金牌港开发区。
(五)项目规模:项目规划占地约77亩。
(六)投资规模与建设周期:预估总投资金额23112万元人民币,建设周期1年。
(七)主要目标:
1.2022年确定项目实施主体,启动装配式建筑轻质墙体材料生产、研发设计、培训基地产业园项目建设,计划实施年限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1)可研和前期准备工作阶段。包括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项目评估和资金准备等,2个月完成。(2)规划图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2个月完成。(3)施工阶段。6个月完成。(4)设备购进。1个月完成。(5)验收阶段。1个月完成。项目运营第2年达产,园区建成以后将成为从设计、研发、制造、培训、安装、到住宅交付使用的住宅产业化体系。
2.后续年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可持续发展、丰富上下游产品线,促进产能释放、品质保障、满足未来国家对新型装配式建筑预制件的巨大需求。
(八)招商对象:引进国内外行业知名新型建筑企业投资,企业有成熟的管理模式和成熟的产品研发、销售管理经验。
(九)商业模式:按照“产业准入、市场化经营”,以市场主体投资为主,确定项目规划方案和发展目标,承担项目的开发建设、产品研发展示销售和运营服务等工作。
(十)投资成效预测: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正常年产值达23400万元,年净利润总额达6968万元,年利税为1230万元。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
(一)市场前景分析
近几十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面对我国现今土地出让费用的增加、劳动人工价格的不断上升、人们对节能环保要求意识的逐步提高,建筑行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提高核心竞争力,新的行业产业模式——预制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从国家发布的一系列建设等计划来看,未来几年装配式建筑预制构配件产品的用量将呈现平稳增长趋势。项目以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为主重点发展产品,是发展住宅产业化的基本产品,符合住宅产业化建设推广和技术改革投资方向。
(二)国家层面支持
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的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环保效能,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国家住建部多次出台政策,鼓励使用装配式建筑。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 中就指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改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行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随着政策驱动和市场内生动力的增强,装配式建筑相关产业发展迅速。目前,针对各地普遍反映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制约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突出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积极构建“1+3”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体系,引导生产企业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就构件和部品部件的常用尺寸进行协调统一,发挥标准化引领作用,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效率,进一步推动全产链协同发展。同时,以装配式建筑为载体,协同推进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三)海南层面支持
“十四五”时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黄金时期和重要窗口期,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落实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四五”相关规划、《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刚要》等重要文件要求,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了《海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0)》,用于指导建立门类齐全、布局科学、供需平衡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推动传统建筑业向技术先进的现代产业、节能减排的绿色产业转型升级。
(四)优势分析
1.政策优势。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为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政策红利。同时装配式建筑作为海南自贸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区位优势。临高金牌港开发区将作为海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集聚中心,实现“支撑产业+核心产业+配套产业”全覆盖,通过后续建设和发展,使金牌港开发区陈伟国内的装配式建筑产学研一体化中心和优势产能基地、国际上的中国新型建筑技术与产品输出的核心平台,以及全省最大的装配式制造产业园、最大的装配式建筑研发中心、最大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与产品服务交易中心。
3.地理优势。金牌港开发区位于临高县内,北面及东面环海,介于海口市和洋浦经济开发区之间,距离海口市65公里,洋浦经济开发区70公里,交通便利。地处海南省西部工业走廊,区内地势平坦,高差适中,海域水深湾阔无淤,适于建造超级泊位和深水泊位群,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深水良港。
(五)短板分析
金牌港开发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引入企业规模和数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相关配套不足。
三、项目规划与配套支持
(一)地块规划
如图1所示,金牌港开发区总体规划范围20.08 平方公里,将按照“一园、两港、三产、四区”的发展格局进行整体产业规划,一园即产业园,两港为东西两港,三产为三大主导产业(新型建筑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产业、粮油加工物流产业),四区为配套产业、商业生活、综合服务、科技研发等四个配套功能区,形成“港产城”融合发展态势。
图1 地块规划示意图
(二)周边建设和城市配套
如图2所示,园区毗邻琼州海峡,拥有良好的港口资源,距离海口新海港和洋浦港车程约60—70分钟。距离湛江流沙港仅26海里,距离北海港96海里,距离环岛高速金牌互通仅10分钟车程,园区内为双向四车道的金澜大道贯穿其中,交通条件良好。
政府将投资逾100亿元逐步完善园区内基础配套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包括但不限于新建市政道路及现有道路扩展工程、园区港口码头基础设施综合工程、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工程、园区垃圾转运站、产业园未来社区等项目均已加快推进。
图2 项目周边配套条件情况图
四、机制保障
政府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最终确定中交海洋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铁海南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联合体作为平台公司合作主体,与临高县国有企业共同出资成立平台公司——海南金发园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按照“扁平化”的“园区平台公司+核心产业头部企业产业园+配套产业服务投资主体”企业法人治理模式,平台公司负责园区开发建设、策划规划、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及园区招商运营等工作,通过完全市场化形式提供服务,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坚持“统一策划、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运营、统一安全”的发展理念,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和产业投资,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